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部分省(區、市)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經驗做法
一、北京市優化老年人掛號就醫服務
一是要求各醫院提供多渠道掛號服務,暢通家人、親友、家庭醫生等代為老年人預約掛號的渠道。二級以上醫院在做好非急診全面預約的基礎上,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設置掛號、繳費、檢驗報告打印等人工服務窗口,配備導醫、志愿者、社會工作者等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就醫指導服務。二是建立預約綠色通道。要求2020年底前,所有醫療機構要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三是要求各醫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建立無“健康碼”的綠色通道,通過使用自助流調機、手工填寫流調表等方式,協助沒有手機、確實無法提供健康碼的老年人完成流行病學史調查。四是完善預約轉診服務。積極推進社區預約轉診,要求綜合醫聯體核心醫院向醫聯體內基層醫療機構預留20%預約號源。五是優化老年人“互聯網+”就醫服務。要求各醫療機構針對老年人使用互聯網和智能設備中遇到的困難,優化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界面設計和服務功能,充分考慮老年人使用習慣,簡化網上辦理就醫服務流程,在互聯網醫院建設中充分融入方便老年患者的就醫服務流程。
二、上海市堅持醫院端管理和居民端服務并重
一是在醫院管理方面,印發《關于全面推進本市醫療機構間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和醫學檢驗結果互聯互通互認工作的實施意見》,指導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對規定的35項醫學檢驗和9項醫學影像檢查項目全面實現互聯互通互認,提高衛生資源利用效率,簡化患者就醫環節,降低醫療費用。二是在患者服務方面,針對居民“看病難”問題中候診和繳費時間的主要癥結,推進“分時預約+醫療后付費”的居民社區就醫服務模式,利用云端技術進行就診環節的再造;針對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渠道難獲取的問題,通過智能物聯終端設備,將健康管理下沉到社區服務站點,開展針對慢性病高危人群和確診患者的體征指標數據的監測跟蹤和管理,結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居民對健康的自我管理和預防。三是在疫情防控方面,建設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系統,集成有熱成像的紅外人臉測溫、身份證核驗和健康碼核驗,推行“卡碼合一、一鍵通行”智能核驗服務,實現智能識別、精準攔截,推動防控工作更精準、高效、有力地開展;加快推進各級各類互聯網醫院建設和全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醫療付費“一件事”工作,依托“線上問診”和“無感支付”,實現“無接觸”就醫。
三、江蘇省提升“互聯網+醫療健康”應用發展水平
一是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統一服務平臺、統一身份認證、統一預約診療。全省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統一門戶“江蘇健康通”,鏈接了各級醫療機構的互聯網服務項目,普遍實現了網上診療、線下掛號、就醫導航、排隊叫號、檢驗檢查報告查詢、獻血服務等功能,真正做到“下載一次,服務全包”的一站式健康服務。二是疫情防控期間,全省互聯網醫院均開設在線發熱門診,提供義務發熱咨詢服務,累計提供了6萬余人次的免費咨詢服務。新增28所醫院實現醫保脫卡支付,確保不因支付問題影響互聯網醫院參與疫情防控。三是在全省開展居民健康檔案“隨身帶”行動。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向居民本人開放,通過個人電子終端隨時調用自己的健康檔案,滿足開展自我健康管理、接受診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中對健康檔案跨域調用需求。全省共有74個縣(區)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對居民開放健康檔案調閱查詢服務,轄區內居民可通過門戶網站、手機APP、微信公眾號、有線電視、自助查詢終端等方式查詢健康檔案。“江蘇健康通”APP和公眾號可提供全省100多家三級醫院檢驗檢查報告的實時查詢。
四、浙江省圍繞便民惠民推進數字化轉型
一是實現“兩卡融合、一網通辦”,上線集監管與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省互聯網醫院平臺,打造省級統一的健康服務門戶,讓群眾基于“一個碼”就能獲取院前預約掛號、在線取號,院中排隊叫號、掃碼就醫、費用結算,院后報告處方查詢、互聯網診療等醫療醫保服務,以及疫苗接種、體檢報告和電子健康檔案查詢、母子健康手冊等健康管理服務,打造全人全程“掌上”醫療健康服務生態圈。二是推廣“出生一件事”,提供“一表申請、一站受理”的集成服務,實現出生醫學證明、預防接種證、公安戶口登記、醫保參保、社保卡申領等多證聯辦。通過“數據先行、限時審核辦結”的流轉模式,所有事項聯辦時間平均壓縮至3日內。三是建成統一部署、分級應用的全省精密智控疫情調度指揮平臺,匯聚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疫情防控數據,對接海關、藥監等部門的疫情預警信息,全面掌握區域的物資保障、核酸采檢、醫療救治及急救轉運能力,建立多點觸發監測預警機制,實現多部門、多層級的協同聯動響應。
五、福建省注重“強基礎、惠民生、防疫情、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