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高質量發展,是當下公立醫院發展的關鍵詞。而醫療信息化,已成為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作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供給側”,信息化本身的高質量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4月21日,健康界《健客交鋒》以“醫院信息化高質量發展——信息治理與醫療安全”為主題,邀請了多位“供給側”的醫療信息化專家和“需求側”的醫院管理和業務專家,共同探討醫院信息化的高質量發展。
經過近兩小時的討論,專家們達成共識:醫院信息化的高質量發展,需要供需雙方共建、共享、融合、創新。
本節目嘉賓有:中國醫院協會信息管理專委會主委王才有、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劉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韜、中日友好醫院醫務處處長應嬌茜、北京數字認證股份有限公司衛生事業部總經理沈雷,中日友好醫院信息中心主任張鐵山擔任主持人。本節目由北京數字認證股份有限公司特別支持。
掃碼可觀看視頻回放
醫院高質量發展給信息化帶來挑戰
劉勇認為,實現醫院高質量發展,信息化是必由之路,醫院是非常復雜的社會組織,醫療質量和安全是核心,傳統手段大多考核終末質量,而信息技術則能對醫療過程進行全方位監控,甚至包括院前的生活方式和院后康復,真正做到從以治療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他還認為,醫療信息化是實現“三個轉變,三個提高”的重要手段,而后者是醫改成功與否的關鍵節點指標。
作為醫療信息化的“用戶”,應嬌茜覺得自己獲益良多。她分享了前置審方系統、VTE篩查系統、床位管理系統,給中日友好醫院醫療安全和質量帶來的改變,“醫療信息化工作,需要引起醫院管理者足夠的重視”。
信息化工作越來越重要,隨之而來的是信息部門更大的責任和壓力。
面對洶涌而來的需求,加上日常的系統和設備運維工作,王韜直言“忙不過來,壓力很大”。這種壓力還體現在醫院精細化管理、互聯網醫療新業態的需求,以及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應用。
沈雷認為,數據安全將是一大挑戰,因為它決定著醫療安全。這種挑戰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國家法律法規對網絡安全和個人隱私的規定和要求,一是業務范圍擴大帶來的業務數據流邊界的延展,比如互聯網醫療帶來的與院外藥品等信息的交互。“以數據為中心,提供真正的全業務、全場景、全周期的安全保障,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你問一個馬車夫怎么提高速度,他一定會說給他一匹更快的馬,絕對不會說以后會有汽車、飛機來解決高速運輸的問題。”王才有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用戶無法提供整體需求,而只能提出局部需求——過往信息化需求和供給的模式有些簡單粗暴,需要新的管理模式,需要創新的需求。信息化可以改變以往對資源的管理模式,其前提是醫院管理、業務科室和信息科的深度融合。
信息化自身有何短板
需求側給醫療信息化提出了要求,信息化自身有哪些問題,要從哪些方面提升?
王韜認為,醫院信息化目前存在三大短板。一是缺乏整體規劃,思維方式仍然局限在上系統等信息技術層面,無法支撐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整體戰略;二是缺乏數據治理,而數據分析和挖掘利用,為管理、臨床和服務提供支撐,將是信息部門未來的主要工作,而非拉網線、修電腦、上系統;三是信息安全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且專業人才不足。
專注安全的沈雷對安全問題體會尤深。醫院網絡環境的變化,需要重構醫院整體的信任關系,以保障全生命周期的業務運轉。在這種局面下,要改變過往基于網絡邊界的管控,而是以醫院各參與主體角色的可信身份進行安全管控。
對于醫院在進行信息化整體規劃上,王才有認為要凝聚共識,明確發展目標和實現路徑。互聯互通、電子病歷評幾級不是真正的目標,而只是效益目標。信息化規劃要設立梯次目標,厘清各目標間的關系。此外,還要加強醫院信息化工作成果的監測和評估。
中日友好醫院在推進無紙化時,阻力并非來自想象中的醫生。應嬌茜介紹,事實上,醫務處和門診部協同推進,進展還不錯,反而是患者不能接受,因為他們習慣了拿到紙質病歷,還要帶著去其他醫院看醫生。她認為,用戶的傳統習慣對信息化是一大挑戰建議醫院信息化架構重構,需要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