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不想去逛街,可以淘寶購物;不想去餐廳,可以配送到家;那么不想去醫院排隊呢?是不是也可以在網上就診?
于是諸如春雨醫生、好大夫、微醫等線上問診平臺悄悄崛起,醫生多點執業、電子處方和第三方網上售藥許可是移動問診快速發展的三大政策動力。社會進入了互聯網+醫療時代,人們的就醫方式發生了改變。
如何看待網絡問診?未來能代替線下醫院嗎?
01
醫療資源的緊張催生網絡問診
上海凌晨一點,某些三甲醫院門診大廳里,有直接鋪席子睡在大廳等開門的,有在一張小凳子上坐著等的……這樣的情形讓人感覺既心酸又無奈。
這兩年,很多醫院開了網上掛號,有的為了搶到熱門專家號特地安裝了光纖,網上十二點準時開始刷網頁。
無論是線下排隊還是線上搶號都不容易,終于能夠就診,醫生一分鐘就看完開好藥,想多問幾句,排在后面的病人推開門用眼神無聲地催促著你,后面有病人罵罵咧咧,嘟囔著醫生是不是在喝茶。
一線城市尚且如此,而資源貧瘠的鄉村,別說三甲醫院,甚至有職稱的醫生都離他們很遙遠。
這樣的情況下,網絡問診應運而生,所有人,不分地區,無需排隊,只要付錢都能“見”到知名專家。
02
網絡問診鼓了醫生的腰包
不僅僅是患者需要正規的網絡咨詢平臺,醫生也需要。苦讀五年的醫學生們,如果單靠醫院的工資,其付出的辛苦與收入并不成正比,醫生的價值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也是現今醫療資源緊張的原因之一。
通過網絡問診平臺,醫生們的收入可以大幅增加。
以微醫為例,隨著醫生的職級不一樣,問診費也不同,網絡專家號顯然要比在醫院掛號貴許多。如果你想在網上咨詢三甲醫院的主任醫師們,圖文問診是價格最低的,從100-300不等,電話問診和視頻問診要400元/次,如果購買疾病評估服務包,包括視話服務的套餐,收費可高達600。盡管價格不低,但對那些幾個月都掛不上專家號的人來說在線問診就診范圍,即便花幾百元也是心存感激的,總比把錢送給賣專家號的黃牛舒坦。
解讀君留意到,平臺醫生這兩年的問診量少則幾百,多則數千,這個體量大家可以想象互聯網問診平臺知名醫生的收入很可觀。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醫生貪圖利益,利用上班時間來進行網絡問診豈不打亂規則,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醫生如果因為網絡問診精力不濟,對那些在線下掛號的又不公平了。如此來看,還需要醫院和政策對醫生坐診網絡咨詢平臺加以規范和監督。
03
網絡問診,終究替代不了坐診
通過網絡問診平臺,看似醫生和病人互惠互利,和線下就診互相補充,但如果認為網絡問診可以替代醫院就錯了。
網絡問診有其局限性,僅僅適合一些簡單不復雜的病癥,憑著病人的描述和圖片就能得出結果。望聞問切是中醫的傳統,儀器檢查是西醫的必備步驟,兩者都沒有只能聽描述,雖說疾病有其共性,但共性中又多的是個例的復雜性。見不到病人,沒有經過成熟的流程,即便是規范的網絡問診平臺,也難免有出錯的時候,而且缺乏專業知識的患者描述用語不當,給醫生造成誤解的例子也有很多。
沒有全面、系統、專業的獲知病情,這對醫生和患者都是風險,一旦出現事故,醫生和患者的權益都沒法保障。
常常是醫生不敢輕易把自己的判斷告訴用戶在線問診就診范圍,不敢開藥方,怕誤診擔責。譬如有患者胃脹、消化不良想先買一點對癥的藥緩解一下,在網絡問診平臺上只問來一句令人想翻白眼的話:“去醫院做個B超檢查。”雖然沒用,問診費還是要付的。
另外,雖說你網上買了專家問診的服務,但回答你的也或許只是個助理,這其中真真假假,很難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