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編者按:從憲法修改,到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從擴大對外開放,到實現鄉村振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相繼推出系列重大改革,取得顯著成效。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我國堅定不移地將改革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推進的號角已吹響,一派欣欣向榮的革新藍圖正徐徐展開。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國互聯網+醫療健康?生態體系發展,中國網推出《迎二十大·數說十年》系列報道中國互聯網+醫療健康?生態體系發展,用數字盤點十年偉業。
中國網9月2日訊(記者 彭瑤)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推進健康中國、數字中國兩大戰略融合落地,加快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規范應用和“互聯網+醫療健康”創新發展,為支撐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省一碼”實現核酸檢測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信息全國共享
在國家衛生健康委“一切為了人民健康——我們這十年”第16場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介紹,國家相繼出臺關于促進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與“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制訂印發“十三五”全民健康信息化發展規劃和安全規劃,推動形成以信息化建設為基礎,以大數據發展和“互聯網+”服務為引領的“一體兩翼”發展格局。
發揮大數據在疫情防控、監測分析、病毒溯源、物資調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進健康碼政策統一和標準一致,全國所有省份實現“一省一碼”,實現核酸檢測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信息全國共享,做好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搭建跨部門數據共享平臺,運用大數據追蹤風險人群,切實保障公眾有序出行。
全面推進落實“互聯網+醫療健康”10項服務30條措施,全國各級醫院普遍開展互聯網健康咨詢、分時段預約就診、診間結算、移動支付等線上服務,優化改造就醫流程。制定印發了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安全服務管理辦法、醫療衛生機構網絡安全管理辦法,建立衛生健康行業網絡信息與數據安全責任制,制定應急預案。組建網絡安全專家隊伍,加大培訓力度,舉辦技能大賽,開展安全監測,切實提升全行業網絡安全保障水平。
國家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基本建成 所有省份建立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
毛群安說,國家衛生健康委積極推進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國家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基本建成,所有的省份、85%的市、69%的縣建立了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各地建立健全了全員人口信息、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基礎資源等數據庫,全國7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2200多家三級醫院初步實現院內醫療服務信息互通共享。
總的來看,全民健康信息化效果正在顯現,目前部分區域、部分醫院和醫聯體在實現了互通共享基礎上,以應用為導向,逐步實現全國醫療健康數據互通共享,既非常必要也具備可行性。但是由于醫療服務的復雜性、服務流程的多樣性、服務對象的廣泛性、醫療數據的敏感性、醫療健康信息的互通共享應該說仍然還是一個有待攻克的難題。我國目前仍處在探索發展、摸索經驗的關鍵時期。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了便利人員安全有序出行,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在較短時間內匯聚形成了全國核酸檢測結果數據庫、全國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數據庫。“這個工作的開發利用給我們一個啟示,就是醫療健康信息的互通共享,一定要以應用場景為驅動,不能片面的貪大求全。”毛群安表示,接下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會同有關部門以檢查檢驗結果互通共享等群眾關心關切的“痛點”入手,開展攻堅行動,進一步實現醫療信息數據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互通共享。
此外,國家衛生健康委切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決策部署,以服務人民健康為中心,在全國31個省開展5G+醫療健康創新試點項目987項,上海、浙江、安徽等15個省開展醫學人工智能應用和社會治理實驗,北京、山東、海南等12個省開展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
讓老年人共享數字紅利的同時 保留必要傳統渠道
針對老年人群看病就醫存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數字鴻溝”問題,毛群安認為,一方面,要讓老年人共享數字紅利,推動數字健康產品易用好用。另一方面,對于確實不能或者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保留必要傳統渠道。
基于這些考慮,在“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便民惠民行動中,明確就適老化問題作出安排:一是堅持傳統服務方式和創新服務方式“兩條腿”走路。既要實現線上服務便捷化,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更要注重線下服務人性化,合理保留傳統服務窗口,讓老年人等群體感受到細致適宜的服務。二是暢通家人、親友或者家庭簽約醫生為老年患者代為辦理一些信息化服務的渠道,比如掛號,完善電話、網絡、現場等多種預約掛號方式。同時,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現場掛號、繳費、打印檢驗檢查結果等服務,要保留人工服務窗口。同時,要配有導醫、志愿者、社工等現場為老年人服務。三是進一步優化網上預約掛號、網上問診等相關技術與服務流程,提供語音咨詢引導服務等,盡最大努力方便老年人看病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