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近來,有關互聯網醫院的政策管理新規可能出臺的消息引起市場的諸多關注。如果撇開政策的可能限制不談,單就以披著互聯網醫院外衣的遠程醫療來看,其自身的發展本身困境重重,并不存在市場大爆發的可能性,政策為其劃界在本質上并不影響對這一市場本身的預期。
1、定價困境
目前中國的遠程醫療服務有兩種定價辦法。一種是遠程會診,這并不是新鮮事物,已經存在了很多年,主要針對偏遠地區的疑難雜癥、急癥和大病。會診的費用很高,比如說浙大一院遠程醫療門診會診費280元/次,急診會診費1,000元/次,預約會診費600元/次。安徽同步遠程病理會診300元/次,非同步遠程病理會診280元/次,臨床專家會診600元/小時。
另外一種也是目前政府大力推動的B-B-C端的,收費體系還不明確。比如廣東網絡醫院一開始是不收費的,目前收取的掛號費是10元/次。
這兩種遠程醫療的服務費用相差非常大,對于前者來說,因為醫療資源的差異,患者對遠程服務有迫切的需求,但矛盾之處有兩個。首先,這種服務非常昂貴,堪比大城市公立三甲醫院VIP門診費用,越是偏遠地區的患者越難接受。同時,目前大部分會診不納入醫保體系,能夠自費承受的患者畢竟是少數。矛盾的是,由于中國的公立醫院服務費用本來就被嚴重低估,因此任何額外的就診量都可能被定位為更快獲得收入的方式,因而才定高價,可B-B端的需求者卻無力為此買單。而從美國案例的分析來看,這類B-B端針對大病的會診必須要支付方報銷才能快速發展起來。
而B-B-C端的定價矛盾之處在于價格和線下門診服務區別不大。中國不同級別醫院之間的掛號費費用差距可以忽略不計,網絡醫院在費用上沒有優勢。而且用戶選擇網絡醫院的原因是希望在線下掛不上三甲號的時候獲得另外一種途徑。這種辦法可能增加三甲的門診量,但矛盾的是因為用戶可以就近拿藥(比如藥店),醫院無法通過處方賺錢,而服務收入又是忽略不計的,因此三甲的動力很小。
中國在B-B和B-B-C兩種遠程醫療服務的定價出現很大的差異,核心原因是整體醫療服務價格被嚴重低估。線下服務定價太低,針對常規疾病的B-B-C端的遠程醫療在服務價格上沒有優勢,相反還分流了大醫院的藥品收入,因此只有門診量低的醫院可能會有動力去做,越是強勢的醫院動力越弱。同樣因為線下服務收費太低,遠程會診才成為另一種類似VIP的高價收入通道,而缺乏醫保支持也讓這些服務過于小眾,不可能大范圍覆蓋到真正需要的人群。
2、支付困境
遠程醫療目前還未納入醫保,其中有技術和成本上的挑戰。技術上的困境主要是醫保體系各地差異較大,保障范圍、報銷比例、技術接口都不一樣,這給醫保支付帶來了難度。首先是分成上的,大醫院和小醫院以何種比例分服務費,有多少比例由當地醫保或異地醫保支付,分別付給誰,都是技術層面要解決的問題。
同時,各地醫保的報銷比例差異很大。遠程會診尤其是針對疑難雜癥的專科會診其實并非新事物,這種會診還帶有培訓教育的合作目的互聯網醫院的定義是什么,但各地價格很不一樣且并不透明,會診的必要性、專家的需求、資源的分配,都會影響定價,也會影響到醫保到底按照什么比例賠付。目前各地的會診資源和價格都不一樣,由于各地醫保覆蓋的范圍不同,報銷比例也不一樣,具體價格和報銷比例的測算是很大的挑戰。
除此之外,中國的城鄉醫保差別很大,雖然實現了城鎮居民和新農合的并軌,但大部分地區仍然無法做到三保并軌。而且城鎮職工在保障和籌資上都與城鎮居民、新農合相差較大,要合并統一保障程度困難很大。正因為不同地區的城鄉人口有不同的醫保,增加了醫保結算的技術復雜程度,尤其讓遠程醫療這樣需要跨地區合作的服務難上加難。
最后,醫保資金池的財務壓力越來越大。即便是保障和籌資能力都較好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也面臨當年結余率越來越低,支出增長速度超過收入增長速度的問題,未來將會有較大的資金缺口。醫保需要擴充保障的方面還很多,比如門診大病,康復和護理等,面對勞動力人口萎縮和老齡化,持續緊張的醫保資金池要再大范圍覆蓋遠程醫療將會很有壓力。
3、技術困境
遠程醫療在技術上的挑戰主要分為通訊技術和信息共享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