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開篇語:
近日,四川省、江西省等相繼出臺了關于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的深度與廣度都有了新的拓展。例如,江西省鼓勵社會力量以出資新建、參與改制、托管、公辦民營等多種形式投資醫療服務業;大力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四川省規定,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國有企業辦醫院重組改制,通過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模式,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
事實上,繼去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之后,各地紛紛響應并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文件。往往在每個政策出臺后業內都會刮起一陣社會辦醫的春風,但是風刮過之后,往往又回歸平靜。社會資本如何才能以準確的方式恰當地進入醫療服務?對此,本版將邀請相關專家為大家支支招,陸續推出社會資本如何進入基本醫療服務,社會資本如何參與公立醫院改制以及社會資本如何自辦醫院或投資民營醫院等系列文章。
本期,我們邀請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教授就社會資本該如何進入基本醫療服務領域談談自己的看法。
世界衛生組織將醫療保障定義為國家責任和“人人享有的合理的基本醫療服務”。人人即指醫療保障全覆蓋。合理即指可及的(首診醫生和分級診療)、安全的(診療合規、循證研究)、可持續的(有定價機制、有人埋單)。基本醫療服務取決于定期修訂的服務包,包括診療、用藥和材料設備的三個目錄。
公共服務領域的PPP(公私合作)與基礎設施不同,只能購買服務進入醫療健康站,不能私營化。在不斷完善的醫保支付體系下,公立醫院和私營醫院均可以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來得到相同標準的醫療保險基金付費,但關鍵是,社會資本如何進入基本醫療服務領域。
三個通道
一是創造條件進入社會醫療保險協議醫療機構的目錄,直接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包括股份醫院和私營診所。但是,一般情況下,基本醫療服務只能占私營醫療機構收入的20%~30%進入醫療健康站,獲得微利;股份醫院和私營診所的大部分收入應來自自費型高消費的醫療服務、健康管理和醫養服務,由商業健康保險和個人埋單。
二是社會資本與政府合作共同建設公助型社會醫院。公助型社會醫院的主要特征是:以政府投資為主,社會資本投資為輔;有營利、沒有股東,政府投資免稅負、社會資本投資還本付息;以基本醫療服務為主,自費高消費為輔。
三是社會資本參與基本醫療的管理與服務,如醫療保險智能審核、第三方服務、藥品監管等。2014年我國就醫人次達到76億,基本醫療管理服務的專業性很強、業務量大,政府受到預算、編制、專業性等因素的約束,實行全面監控是不可能的。為此,中國出現了醫療保險智能審核的海虹現象(覆蓋到8億人口)和藥品監管的阿里巴巴現象(暫時停止),在不增加預算和編制的情況下,大大提高了政府對醫療服務的監管效率。
三大原則
第一,處理好公立醫療機構和民營醫療機構的關系,二者業務有分工、有交叉。公助型社會醫療機構應以基本醫療服務為主,適度提供高消費的特需服務,如果后者超標,即減少政府投入;不能既占用公共資源,又擠占高消費的個性化的醫療服務、健康管理和醫養服務市場;要為社會資本推動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創造空間。無論基本醫療服務,還是個性化高消費醫療服務,均應以患者為中心。社會資本投資基本醫療服務和個性化高消費醫療服務的優勢是增加服務,而不是濫用藥品、醫用材料和檢查的大處方。
第二,處理好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健康保險的關系,二者都是買方市場的主體,需要互補,不能替代、更不能錯位。社會醫療保險要做到全覆蓋、保基本(包括大病),消除因病致貧,降低大病風險,減少家庭醫療負擔,讓更多的人具有購買健康服務和護理的消費能力。商業健康要提供個性化的健康保險產品,并輔之以高質量的服務,以創新的能力、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客戶,成為家庭理財師和健康管理師,成為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