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疫情的暴發給互聯網醫療服務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此前互聯網醫療因醫保支付、處方流轉等問題制約其發展,在疫情期間許多地方政府開始對線上醫保“松綁”。據了解,今年2月以來,北京、上海、四川、廣東、江蘇等地都明確將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結算體系。2月26日,核心疫區武漢也聯合線上醫療平臺微醫開通了醫保支付,覆蓋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惡性腫瘤等十個重癥慢病病種,提供線上復診開方,線下藥店開藥。
與此同時,在政策層面,也釋放出更多利好信號。3月2日和5日,國家先后發布了《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和《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其中都明確提到,支持“互聯網+醫療”等服務模式的創新發展,對互聯網醫療機構開具電子處方、診療費和藥費醫保在線直接結算“開綠燈”。
那么,將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的地區發展情況怎樣?哪種互聯網醫院發展模式比較好?
部分省市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的具體情況匯總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匯總了來自全國部分省市將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報銷的具體情況,如圖所示:
早在2018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制定的《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等相關規定,互聯網醫療包括但不局限于互聯網診療、互聯網醫院及遠程醫療互聯網醫院系統,并對互聯網醫院給予了明確定義。
“互聯網醫院”是指以實體醫院為依托,以復診和常規咨詢為主,集問診、處方、支付及藥物配送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平臺。診療范圍以慢性病和部分常見病復診為主,并且嚴禁首診。
互聯網醫院現存形式有兩種,一是實體醫療機構的互聯網醫院,即單個線下醫院成立的線上醫院;二是依托實體醫療機構獨立設置的互聯網醫院,即由眾多線下醫院、第三方醫療平臺共同搭建。由政府介入,依附于線下醫院,大量招募來自全國范圍內的具備豐富經驗的醫生,實現醫療資源重組。目前在現有開展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支付的地區,大部分也是這兩種互聯網醫院發展模式。
實體醫療機構建設互聯網醫院,后期潛力巨大
先來看實體醫療機構納入互聯網醫院的情況,在湖北省武漢地區有三家線上線下都有的互聯網醫院。他們服務對象是在互聯網醫院普通門診就醫的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門診治療重癥(慢性)疾病(以下簡稱門診重癥)部分病種的參保患者。
通過打通“線上咨詢-在線預約-線上復診-在線處方-藥品配送”閉環的模式,為武漢市民特別是疫情防控期間全市醫保重癥(慢病)患者提供開處方購藥服務門診,幫助患者建立在線問診購藥快速通道,減輕線下就醫困難。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胡靜林在2020年出版的第六期《求是》雜志上發表署名文章稱,武漢針對門診重癥慢病患者的需求,每日納入醫保支付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超過1300單,向定點零售藥店流轉處方超過1100單。
在四川省成都市的華西互聯網醫院于3月2日正式上線,并提出在疫情期間,免收“在線門診”的掛號費,待疫情解除后,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互聯網醫院在線門診的掛號費為30元。這也是國內首次提到互聯網醫院定價掛號費。其主要的三大版塊內容及一系列的功能如下:
第一,在線門診主要針對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患者,尤其是三個月內在華西醫院或其它醫療機構有門診/住院記錄的患者。患者在互聯網醫院選擇在線門診的醫生并提交申請后,醫生可以通過圖文、語音及視頻的方式,與患者在線交流病情、查看病歷資料。
也可以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在線開檢查、藥品、入院證;同步在線上完成入院登記、醫囑及處方繳費、檢查預約、藥品配送申請。
目前華西醫院互聯網醫院“在線門診”的醫生全部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醫生,陸續會有更多科室的醫生參與進來。
第二,門特專區: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大病需要長期服藥的患者,只要是成都市門特在華西醫院定點治療,且治療方案在有效期內需要續方的患者,由醫生開藥買藥并郵寄到家。此項服務自2月1日起已開通上線,線上接診醫生175名,接診門特患者9660例,開具有效門特電子處方6953單,派送5307單。
第三,抗冠專區:凡是有與疫情相關健康問題的人,如發熱、咳嗽、接觸過確診患者,或因疫情而出現心理方面問題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