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在參與應急管理,您可能聽說過應急指揮系統。ICS是國家事件管理系統的一個關鍵特征,是一種操作事件管理結構,為應急響應的指揮,控制和協調提供了標準化的方法。
自20世紀70年代首次問世以來,該系統一直非常受歡迎,以至于它激發了世界各地新的可比較模型的開發。那么,問題是,是什么讓ICS在所有危險災難響應方面取得如此持久的成功,特別是考慮到該系統最初被認為是滅火專用指揮結構?如果我們可以冒險猜測,那就是ICS的14個基本功能在緊急情況和非緊急情況下仍然非常容易做出事件響應。讓我們仔細看看這些功能本身:
首先,支撐應急指揮系統ICS的14項核心原則中的每一項都集中在少數幾個類別或類型之一:標準化,指揮,規劃和組織結構,設施和資源,通信和信息管理以及專業精神。這些較大的類別直接說明了ICS最初為糾正而創建的業務錯誤(在大規模的機構間應急響應中):
缺乏共同的組織
現場和機構間溝通不暢
聯合規劃不足
缺乏有效和及時的情報
資源管理不足
窄預測能力
現在,如果我們檢查功能本身,我們將更清楚地了解應急指揮系統的原始目標:
使用通用術語定義組織職能、事件、設施、資源描述和職位頭銜。
指揮權的建立和轉移,意味著指揮必須從事件一開始就明確建立。只有在通報了所有基本信息以繼續安全有效行動之后,才應移交指揮權。
指揮鏈和統一性澄清了報告關系,消除了混亂,并確保事件經理能夠控制其監督下所有人員的行為。指揮鏈尤其是指事件管理組織內部有序的權力線。同時,統一指揮意味著每個人都有指定的上級在事發現場報告。
統一指揮使具有不同法律、地理和職能權力和責任的機構能夠在個別機構的權力、責任或問責制下有效地協同工作。
目標管理包括建立總體目標,根據事件目標制定戰略,制定和發布任務,計劃,程序和協議,為各種事件管理功能活動建立具體的,可衡量的目標,并指導實現這些目標的努力,以支持定義的戰略,最后記錄結果以衡量績效并促進糾正措施。
模塊化組織基于事件的規模和復雜性,以及事件造成的危險環境的細節。
事件行動計劃提供了一種連貫的方法,可以在運營和支持活動的背景下傳達整體事件目標。
可管理的控制范圍規定了任何一個人的控制范圍,從三到七個下屬不等。
事故地點和設施在事故發生附近建立行動支持設施(例如事件指揮所、基地、營地、集結區、大規模傷亡分流區等)。
全面的資源管理規定了準確、最新的資源使用情況核算。
集成VoIP融合通信通信需要制定和使用通用(事件)通信計劃和可互操作的通信、流程和結構。
信息和情報管理建立了用于收集、分析、共享和管理與事件相關的信息和情報的流程。
在事件操作期間,有效的問責制被認為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必須遵守以下原則:簽到,事件行動計劃,統一指揮,個人責任,控制范圍和實時資源跟蹤。
調度/部署意味著人員和設備應僅在相應當局提出要求或派遣時才做出響應。
當然,ICS的14個動畫功能遠不止于此,但了解這些原則是理解系統持續成功的關鍵。